依法治校
师资建设
教研活动
教育新闻
高考专栏
优秀教案
教研论文
校内期刊
学科组教研
高效课堂

·学校概况
·2006年二月份博罗中学...
·博罗中学创新班招生简章
·育英学校近三年考试试题 ...
·校内网
·我校文科状元杨惠超学姐访...
·市、县教育局领导及各高中...
·我校学生会组织学习经验交...
·2019年博罗中学特长生...
·博中初中部2019届中考...
·燃青春 敢担当 拼百日 ...
·学生寒假安全预警
·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学习活动...
·校园文明礼仪的基本礼仪
·关于博罗中学台风停课情况...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2009/5/6 16:51:23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网|#  浏览次数:4660

一、填报志愿前必须了解的信息

    为避免盲目性,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信息。通常,如下信息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及本省、市、自治区的政策规定、录取办法、原则等。

    2.各高校在本省、市、自治区的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各院校近年在本地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有的省份不提供)、实际录取人数、录取最低分、平均分等数据。

    3.本校近三年来参加高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往届考生都考取了哪个批次及哪些院校,他们的志愿是怎样填报的。

    4.拟报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校学风、毕业生就业及学费、勤工助学等情况。

    5.拟报学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注意其中的录取规则部分,看看该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男女生比例等规定。

    6.拟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前景等。

    7.根据考生本人学习成绩和统考发挥情况,推断自己在本校、县、省考生中的位置。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相对位置,在实力具备的基础上考虑志趣。

    8.了解《体检标准》,以及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审方面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有哪些特殊的限制性条件。

    9.还有一些自己能够找到的资料:如:本省往年的一分一档表及每次模拟考试后的批次线等。

二、高校信息资料多多益善

    填报志愿其实就是六个字:挑学校选专业,高考最终也要落实到学校和专业上,所以目标学校及其专业的相关资料十分有用,要尽可能地了解,原则上是多多益善。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表格,使用它们可以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目标学校资料

    学 校 内容

    主管部门

    学校层次

    专任教师数

    正、副教授数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特色专业

  近三年本省招生数

  近三年本省录取分数线

  近几年的就业率

  学校学习风气、环境

  学 费

  月平均生活费

  是否录非第一志愿考生(完全平行志愿的批次不用考虑这个内容)

  志愿分数级差

  对优惠加分的处理

  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备 注

  目标专业资料卡

  专业名称 内 容

  开设院校

  是否学校重点专业

  近三年在本省招生人数

  近三年在本省录取平均分

  近三年在本省录取最低分

  当年在本省的招生人数

  专业级差分

  录取特殊要求

  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近三年的就业率

  该专业学费

备 注 表中录取特殊要求是指对考生的身高、外貌、体质、性别、单科考分等要求

三、选择志愿的原则与步骤

    选择志愿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个人志向与全面兼顾

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导航标。但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未必适合他去从事,只有对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人,才能胜任他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在选择志愿时,考生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志向,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什么,毕业后将来干什么,并以此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类别。另一方面,在填报志愿时又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学校或专业,要放开视野,把自己的志向和愿望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实际。

    2.找准定位

    自我定位是指根据自身条件与竞争力,进行综合估测,判断自己在全省(市、自治区)所处的大概位置,这是选择志愿的关键和核心。根据经验,“综合估测”法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综合分析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尤其是模拟考试成绩,比较平时试题与高考试题的差距,估测自己高考的大致成绩(各科分数和总分)。第二,综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县(市、区)及全省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变化情况,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确立一个参照点,就可大致测算出自己在考生总数中的位置。第三,综合分析你的IQ和EQ,预测你在高考中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第四,综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两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你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机遇。实践证明,“综合估测”法是目前最佳的志愿填报法。

    3.量身打造,适合自己

    高考录取中,考试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一般分三个层次: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大学及专科学校,对应于不同层次分不同的批次录取,并分别设置了三个调档分数线。考生要根据自己在高考中的成绩(或估计能达到的成绩)看看能达到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除了高考分数外,还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受到限制、是否符合自己的爱好、特点、是否有利于自己潜能的发挥、是否符合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是否享受政策性优惠等,综合考虑后再来确定自己的志愿,既不要盲目攀高,也不要高分低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4.突破眼前,着眼未来

    在选择专业志愿时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难易和发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从发展的观点看,因为现在选择的专业志愿,其就业和发展情况要等四年之后才见分晓。眼前毕业生就业紧俏的专业四年后也许仍然紧俏,也许趋冷;相反的,目前就业较难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年后毕业生就业会变得紧俏。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存在,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定要着眼未来。

5.攀高与稳妥兼顾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中也发挥正常,考分可达到重点线以上,但一味追求稳妥,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保守,不敢报重点学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其实,没有实力的盲目攀高固然不可取,但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不敢去追求也不应该。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第一志愿将目标定在实力够得着的学校,第二志愿锁定在一志愿万一失手后,有把握被录取的学校。

    6.专业“热”与“冷”相结合

    考生们总是非常关注时下哪些专业是“热门”、哪些专业是“冷门”。按照人们通常理解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相对平稳、录取把握较大的专业称为“冷门”,而把报名的考生多、竞争十分激烈、录取把握不是太大的专业叫做“热门”的话,人们常说的冷门和热门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招生计划是不一致的。有些招生量小的专业往往报考人数甚多,出现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竞争局面,录取分疯长;而有些招生量很大的专业却生源不足,录取最低分就是控制分数线。应当指出,“热门”与“冷门”是客观存在,又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热门”,也可能是将来的“冷门”,反之,今天的“冷门”,没准过几年就成了“热门”。从录取的角度来说,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为保险起见,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志愿是“热门”专业,第二专业志愿就该避“热”就“冷”。

    基于上述的选择志愿原则,确定志愿时应按照如下步骤: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确定报考文科或是理科;

    2.自我定位,看适合上哪一层次的大学;

    3.列出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名单;

    4.根据拟报学校近几年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数线,排出志愿学校的顺序;

    5.确定各志愿学校的专业顺序;

    6.决定是否服从调剂。

四、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1.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选错目标,就不可能中的。

    2.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你第一志愿就报了我的院校(或系科),说明你信任我这所院校,热爱这个专业,我当然欢迎这样的考生。同时,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不闹专业情绪,安心学习;这样的考生相关科目好的比例高,成才可能性大。从录取体制上看,随着高校录取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录取新生的权利,使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特别是实行网上录取后,第一批录取院校在第一批院校的控制分数以上,调阅考生档案及考生录取与否均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实行必要的监督。第二批录取院校,除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外,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即根据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招生人数的120%提供档案,由学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三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地区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方法,有的采取“分段录取”的方法,即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考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学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批录取院校,不同的录取方法,决定了第一志愿重要程度的不同,其中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调多少份档案、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由学校说了算。总之,无论哪批录取院校,选好第一志愿都至关重要。

    3.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许多学校规定了分数级差的规则,即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按新的分数参与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通常学校志愿级差分在30~50分,专业分数级差为5~10分。以这样的条件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显然非常不利,因而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4.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而且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着眼录取。

五、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

    既然填报第一志愿十分关键,那么考生是否可以放弃后续的第二、第三志愿呢?

回答是否定的。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毕竟都未必能达到100%,而且所有本科院校都不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有些重点高校甚至预留出一定名额招收高分的第二志愿考生,当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是有附加条件的,那就是分数级差。但无论如何,总有一部分考生是由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录取的。只要有一线希望,考生就要牢牢抓住,不能随便放弃。实际上,每年的招生录取中都存在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高校的第一志愿档案都绰绰有余,有的高校如农业、林业、矿业、石油等院校以及某些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往往由于考生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可能不多,相应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就会起作用。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数量较志愿学校录取计划数量多,但上线者并不多,这时录取学校就得考虑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了。如果考生上了线,很可能被志愿学校录取,虽然考生填报的是第二、第三志愿。当然,第二志愿具体能起多大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所报学校,其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超过录取数量;二是考生自己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是否存在从高到低的梯度或梯度是否合理。可见,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第一志愿失手时的“补救”和保底。

六、第二志愿选择的依据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如北京市2001年的第二志愿录取率达到16%,2002年达到25%左右。有些普通本科院校每年都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认真对待第二志愿是明智的,往往第二志愿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使他起“死”回“生”。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

    2.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

    3.最好填报本省的高校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

    4.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在以上原则基础上,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对于那些分数高又无十足把握上第一志愿,但又不愿上二、三流一本学校的考生,第二志愿可以考虑填报一些特意为高分第二志愿的考生留出名额的重点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对第二志愿高分的考生产生兴趣,他们在对待“高分二志愿”问题上都表现出积极态度。对于分数达到一本的考生,在选填第二志愿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一本第一志愿“赌”一所较好的重点高校,但不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它,第二志愿填一所本省较为一般的重点高校,确保能上重点;第二种就是一本志愿全“赌”好的重点高校,但做好“输光”的心理准备,关键的二本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普通高校,像北方工大等。第一种选择适合看中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分的考生,第二种选择适合看中学校真正实力的考生。每个考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选择。

    对分数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的考生,基本不用过多考虑一本的志愿,关键是填好二本志愿,那些高考发挥得不太理想,但有非常强的考研愿望的考生,可考虑相对一般的普通高校。

    不管怎么说,第二志愿的录取率远低于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第三志愿的录取率更小得多,因此,不如采取“冲第一,保第二”的方式,把第二志愿作为保底志愿对待更稳妥。

    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往往有附加条件,常见的是要求服从专业调剂。如学校录取规则会规定在招生人数不足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但考生应保证服从专业调剂。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被二志愿学校录取的话,专业要求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二志愿学校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不填专业服从调剂,则只能退档,因此在填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不是可随意处置的,往往可决定其高考的成败。而且,高校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办法除前面提到过的志愿分数级差、专业服从调剂之外,还有对学校志愿服从的态度也有区别。有一类学校明确表示,未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哪怕填了学校服从调剂也没有用。另有一类学校则表示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包括服从学校调剂的考生。还有一个问题是梯度多大才算合理。

    高校招生录取时是分批进行的,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分四批录取,即提前录取、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及高职和专科院校的录取。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到本地招生高校的办学层次来划分,每一批学校都不止几个、十几个,除提前录取院校相对少一些外,其他批次录的院校少则几十,多则百多个,虽然是同一批录取的高校,但录取分数可能相差很大,譬如北大、清华与同批录取的高校相比,投档分和录取分可能相差几十分。所谓“梯度”,就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因多种因素,在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差别。“梯度”是客观存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认真对待。

到底什么样的梯度才是合适的呢?这里虽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数值来表述,但是提出一些把握原则。首先,对那些明确表示不招第二志愿考生或原则上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学校,可以视其分数级差为任意大,选择那样的学校为第二志愿,填了也是白填。其次,对拟选的第二志愿学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知名度、地域、招生专业及人数、近几年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等,如果同一志愿相差无几,说明这两个学校间的“梯度”很小,属于同一层面的学校,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宜互为第一、第二志愿的。第三,对于高分考生而言,第二志愿学校也不能选择层次太低的学校。例如某考生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第二志愿选的是同批录取中录取分最低的,录取分相差七八十分的学校,虽然有梯度,但是太大了,极可能造成“高分低就”,那也不合适。第四,第二志愿学校不能与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倒置。总之,在填报志愿时,第一、二、三志愿之间要避免“并列式”,也要避免波浪式,更不能从低到高地倒置,就经验而言,志愿梯度选在第二志愿学校的分数级差30分左右较合适,看自己的考分减去分数级差后能否给第二志愿学校投档,如果够的话,万一第一志愿落选,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仍有较大的把握。

七、“服从调剂”有利有弊

    在考生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栏。设置该栏,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三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第一和两个并列二志愿相继落空。“服从”栏则有利于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二字,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机率还高。

    “服从”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服从调配者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你的院校就读,否则,会影响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于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表态具体明确。

    “服从”栏填写应注意三点:

    1.填写“是否服从”栏时不可含糊不清,要明确表态,也不可空着不填,凡“空白”将按不服从分配对待。

    2.填写要具体,写明服从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意愿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专业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3.有范围的表态,可填服从除哪类院校或除哪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我们注意到,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近几年,在填报志愿中,越来越多的考生“不服从”调剂,致使招办无能为力,他们也因此不得不落榜。

八、考前填报志愿的方法

    1.自我定位非常关键

    自我定位是指根据自身条件与竞争力,进行综合估测,判断自己所在的大概位置。

     由于高校招生原则之一是以文化考核为主,录取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所以在估分填报志愿时,对高考成绩及你在全省(自治区、市)所处位置的估测始终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这里有一个简易的自我评估方法,就是把临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成绩看作考生的基本实力,并以此判断自己在学校的排列名次,首先可了解本校近三年的录取率,考虑本届考生与往届水平有无明显变化,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考上一本的占10%;考上二本的为25%,考上专科的占30%。又假定某学生近三次模拟考中成绩在全校200名中占20名,则其排名百分比为15%,可见该生上一本的可能性不大,上二本的竞争力很强。

     学生成绩排位表

     时 间 项 目

     排 位 高二期末 一模 二模 三模

     班级中排名

     在全校排名

     在省、市位置(上、中、下)

     适合报考高校层次(录取批次)

     说 明 各批次录取的高校名单由省市招生办公布,将各次考试成绩与上一年录取分数线对照,可以定出合适的区位。

     2.“综合估测法”填报志愿

     有的考生,只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和在本校的大致排名,在填报志愿时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这与填报志愿的基本方法——“综合估测”法是不相符合的。因为高校招生是以省级单位来划定的,所以你需要考虑你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全体考生中的大体位置;你还要全面分析各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数、历届招生状况、个人的志向和特长、基础学科和相关科目成绩、身体素质、录取几率等。在选择学校和专业志愿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地选定自己的争取点、立足点和确保点。部分同学只着眼于平时考试成绩的原始分,并由此估测高考成绩的原始分,还简单地把它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此种“估分填志愿”是片面的、不利的。要明白,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加上临场发挥,使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有较大区别;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原始分并不等值,不具可比性。因此,被高校录取的有效条件就是你的个人成绩、你在全省报考同一高校同一专业的考生群体中的排名。在高考后成绩公布前填报志愿,考生可以根据标准答案估算出成绩。

     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

     总之,“综合估测”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综合分析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尤其是模拟考试成绩,比较平时试题与高考试题的差距,估测自己高考的大致成绩(各科分数和总分)。

     (2)综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县(市、区)及全省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变化情况,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确立一个参照点,就可大致测算出自己在考生总数中的位置。

     (3)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你在高考中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

     (4)综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两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你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机遇。

     (5)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合理的梯度填报志愿学校和专业。

九、怎样估分填报志愿

    目前全国大多数的省市是在高考后出分前填报志愿,这部分考生填报志愿时,在估分环节要注意四个问题:

    1.实事求是最关键

估分切记要实事求是。有的考生为了让老师、家长高兴,故意把分估高;有的考生平时学习不好,估高了怕别人笑话,考的很好分却估得很低,这样做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大家在估分时要摆正心态,不要受以往因素的影响,坚持实事求是就好。

    2.宽严要适度

    估分前要吃透标准答案的要求,然后仔细回忆自己的答题情况,估分时该宽的要宽,该严的一定要严。比如,这道题你很有把握就可以做得宽松一些;但如果记得不是很清,就要从严把握了。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步骤或论点是否完整;解答题有没有写答;引用的公式和定理是可以引用,还是需要推导等等,如果高考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都会被扣分的。

    3.次平均取分估分是偏高还是偏低一般会因人而异,与考生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为了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一位老师根据多年管理高三班级的经验,总结出了多次平均取分的方法。她建议考生在估分时要来回估6遍,把“可得可不得的分”转化成最有效的值。大家第一遍估分可以把自己认为“可得可不得的分”全部算在得分之列,第二遍再按些方法细估一遍,找一个平均值;第三遍是把这部分分数全部排除在外,第四遍按此方法细估一遍,找一个平均值;第五遍是用最高得分加上最低得分,然后得平均分,第六遍是用细估的最高分加上最低分得平均分;最后对六次估分取平均。估计照此方法估个三四遍也就差不多,考生可以参考一下。

    4.作文折中

理工科和文科的选择题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尺度,但是作文则不同,它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分数比重大,评分的灵活度也大,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际上,在高考评卷中,一等、四等的作文都相对较少,多数集中在二、三等。所以,考生在没有写跑题又不太有把握时,可以选择折中的办法。另外,如果你平时的作文成绩比较稳定,估分时可以参考自己平时的作文成绩,因为文科的伸缩性较大,估分后考虑误差,再加减5分也属正常。能合理地估出自己的成绩十分重要,有了这个成绩以后,就和上面介绍的方法一样,综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县(市、区)及全省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变化情况,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大致测算出自己在本省考生中的位置;然后综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两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你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机遇,按照合理的梯度填报志愿学校和专业就行了。

十、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注意要点

    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量体裁衣填报志愿,高分生和低分生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和实际录取悬殊不大、风险减小,但也并非有利无弊,考生要在填报志愿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避免“撞车”

    前面已经提到有些考生知道分数后,甚至和同学一商量,大家分数差不多报一个学校吧,结果造成了同学间竞争。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很容易出现扎堆现象,冷门专业更冷,热门专业更热,使得某些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数线猛涨,落榜率增大。大家在填报时要注意回避这一现象,填报一些自己感兴趣分数又高10分左右的比较稳当,切不可争热门、压线就报。

    2.考虑“断档”

    由于某些院校或专业上一年的录取分数线较高,因而一些高分考生不敢报考,以致造成该校几个分数段没有考生,使这些高校招生压力加大,招生计划与实际填报人数差距拉大,导致调配生增多,就是所谓的“断档”现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到这种现象,特别是一些次高分考生,跳一跳也许能被名校录取。

十一、一类院校挑名气,二类院校重专业

    一般来说,“名牌大学”的社会知名度高,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生源较优秀,培养出来的学生总体水平高,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学生毕业后的深造条件和环境很好,这些高校培养层次高,他们不仅招收和培养能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还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学者,这些高校的本科生毕业时,可直接逐层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再者,这些名牌高校不仅在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还经常派遣留学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位,学习研究国际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而且,名牌学校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高的师资水平,在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比一般院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向,考生在重视专业的同时,更重视学校的牌子,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院校成为高分段考生报考的热点。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升学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学校重要,否则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如果专业冷僻,社会需求小,找不着工作岂非白搭。而且仅仅是为名牌而名牌,所学专业非自己所愿,也容易挫伤积极性和进取心。由于目前就业、考研、出国是高校毕业生的三大去向,如果毕业后直接就业,则可以功利一些,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学习。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问题。相比之下,对此类院校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

十二、高分考生填报志愿回旋余地大

    高分考生名校优先。高分考生指高考成绩在630分以上的考生。

这些考生原则上可以填报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考生若要填报名校的热门专业,成绩大概要在650分左右甚至更高。但是高分考生也不要一窝蜂奔向北大、清华及其热门专业,应该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慎重填报好第一志愿。此外,这些考生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有特色的专业。此类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

    1.不要孤芳自赏、夜郎自大,追求时髦,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学校的个数,避免选择面过窄。

    2.同批志愿学校之间及同一学校专业志愿之间梯度要合理。同批志愿中第一志愿要定准。第二志愿学校要填那些有预留录取非一志愿考生的学校,且分数级差越小越好。不少重点学校只在第一志愿未录满时才录非一志愿考生,实际上第一志愿总是可录满,把他当作第二志愿填也是白填。

    3.选择专业时不能过于单一,一定要冷热搭配。因为“热门”专业的录取分高,如果只填“热门”专业,很可能会造成高分落榜。

    4.巧用地域因素。同样考分情况下,沿海及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可能录取无望,但报稍偏远地区的名校却能避开“撞车”,甚至还能被录取上“热门”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时,片面追逐大城市是不可取的。

    5.在实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求稳,即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读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6.敢于攀名校,余地要留好。为此,要将志愿有意识地分散,专业的选择应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要选一、二所“保底”的学校。

十三、中等成绩的考生填报志愿要仔细斟酌

    中等成绩考生,考分在重点线的边缘,即使超出也不多。

在全部考生中成绩在中上位置,群体中数量较大。志愿填好了可以进重点院校,但风险较大,主要精力应放在普通本科院校上。普通本科学校数量多,招生数量大,志愿选择范围较广,但容易形成志愿扎堆现象。因此

    1.中等成绩的考生,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每个志愿5个专业之间要有合理梯度,同时不能放弃第二、第三志愿,三个志愿之间层次要适当拉开。避免一旦落选直接掉入下一批次录取。

    2.考分上了一本线的考生,可重点考虑报本地的历年第一志愿未招满,而录取了第二志愿考生的一本学校。

    3.在开设相同专业的学校中,考生应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历年录取分数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学校。除了本地院校外,不妨考虑一些外地综合实力强、学校环境好,师资力量也不错的高校。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按照院系或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人才,进了大学还可以通过考试转系,转专业,因此,中等成绩的考生不妨先进较好大学的门,有机会再进行专业调整。

    4.对京、津、沪等大城市中等成绩考生,由于很多人不愿到外地就读,要更多地关注外地院校。

十四、低分考生志愿要确保有学可上

    低分段考生指二本线附近或以下成绩的考生,填报志愿的技巧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量体裁衣、另辟蹊径。具体的说就是:

    1.填报院校不攀高,根据自己的分数实力找准起点,正确地选择第一志愿。具体把握上,若选二本院校应避开生源火爆的院校,选择生源相对较少、知名度不太高的院校,这样成功率会高一些。

    2.专业选择不追热。充分注意学校内专业志愿的梯度和服从专业调剂。在选专业时一是根据自己的气质、兴趣,二是着眼就业率。

    3.另辟蹊径。思路有三:

    一是重视选一志愿常录不满的一些高校或其冷门专业。

    二是留意降分录取的政策和学校:

    (1)农、林院校的农林专业考生实行降分投档录取,对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这是个机遇;

    (2)高职高专学校录取时降分幅度较大;

    (3)在省定分数线上录取不满额的学校,经省招办批准,也可以降分录取;而且,专科预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在高职(专科)线下根据招生计划和实际生源情况确定录取分数线;

    (4)民办高校录取不满额还可以降分录取;

    (5)一些新组建的普通高校以及一些高校的冷门专业和艰苦行业的一些专业,如果生源不足,可以降低分数进行录取。大部分省份的招生委员会对第一志愿填报民办高校本科专业一般也有降分录取的政策,其降分幅度高达50分,甚至更多。这样未上本科线的考生就有机会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同样能够取得本科文凭和学位。

    三是在填报专科志愿时,将本科院校招收的专科专业可以作为志愿首选,因为如果考生在专科阶段学习期间学习进步快,将增大直接升本科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保底志愿。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本科志愿如果填不好,还有下一层次的学校保底。而专科院校填报志愿一旦不合理,就要落榜了。因此,要注意参考志愿的有效性。考分靠前的,可以重点考虑选学校,考分处在边缘的,可以重点考虑选专业,考分排名靠后的,要重点考虑保证读大学、有学上即可。

    4.最好填上服从调剂。如果前面志愿不能如愿,还有二次被录取的机会。

十五、何谓“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

    从2003年开始,北大、清华、北师大等一批重点高校逐渐推行了“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的新模式。

    所谓“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是指学生在填报这些重点大学时,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只需填写所报院系代表类别即可。进入学校后,同院系的同学在低年级的教学计划是一样的,到高年级再根据个人的兴趣、条件选择所学专业方向。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考生在填报时,只填写“生物科学”即可,其中四年制的本科专业,一般是前两年大家学同样的基础课,第三年再根据个人的兴趣、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等确定专业方向。 这样的招生新模式是符合国家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改革新理念的,但大家对这个新政策要有清醒的认识:

    1.这种招生办法只在一些重点高校推行,在一些没有设置学院的普通非重点院校,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这个模式对大多数的考生毫无影响。

    2.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调整报考心理。以往报考时,重点院校在一个地区的一个专业下,招生名额往往只有几个;现在宽口径招生,招生名额看似多了起来,其实竞争依然激烈。如果没有冲击名牌的实力,千万要稳定心态,不可盲目冲动。

    3.这个新模式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考生和家长对选专业往往是一知半解,要不选听起来体面的专业,要不就是选眼前赚钱多的专业,很少考虑考生真正的兴趣,这个模式推行以后,学生可以通过两年的学习,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后,再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就能避免一些选专业的盲目性。推行这个模式的高校会在其招生简章或志愿表上有所反映,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最后祝各位家长通过这篇文章受到启发,给孩子填报一个满意的院校,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校务公开 | 媒体报道 | 校内期刊 | 法律声明 | 招贤纳士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版权所有:博罗中学   网站策划:博罗中学91届4班  技术支持:南方网景
地址:广东省博罗县罗阳镇惠博沿江路博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