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推行“3+3”
教育部就文理分科问题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一件大好事。但只说取消文理分科,没有更好的方案,确实是“很不科学也很不教育的”。本人认为直接违背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不折腾”,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改革”只能折腾学生,折腾学校,折腾我们的高考制度,对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更大的困难。
实行目前的文理分科确实有很多弊端,完全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专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甚至社会发展没有好处。因此我本人完全同意取消文理分科。
但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能解决我国教育和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有一个新的可行的办法才是根本。
本人在这提出“3+3”的方案,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3方案中的第一个3是三门必考科目:文科综合(含普通中文)150分、理科综合(含数理化,信息技术)150分、普通外语(选择一门外语)100分。这三门必考科目,出题需要更多采用“发挥题”,而不能有“死记硬背”题,考试时甚至可以带字典等工具。为了使改卷更容易些,普通外语考听力的方式可以是听一段录音之后写“听后感”,并且不考口语。
说到这,可能就有人骂我崇洋媚外了,因为外语作为一门单独考试科目,但中文却是文科综合的一部分。但我要说的是,中文作为一个语言工具,在除外语之外的所有考试中都用到中文了,实在没有单独出来大考一把的必要。这不是说中文不重要,而是要强调中文作为一个语言工具,对非语言学方向的学生来说,应该在实际应用中(考试中)来考核。
3+3方案中的第二个3是三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选修范围可以很大,例如中文1、中文2、政治、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数学1、数学2、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环保学导论、艺术、音乐、体育、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哲学导论、甚至包括职业教育方向的电脑应用、办公室文秘、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技术、环保技术、服装设计等等。这些科目的出题方式可更多强调知识性,但应该多出应用题而不是“死记硬背”题。
一个高中不一定都要开以上的全部课程,而是根据高中的定位(如培养高端学生)而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这样也能起到学生分流的作用,高中也能做出自己特色来。
学生可以在高二和高三两年参加以上6门考试,而且可以重复考试(每年一次)。在3+3的高考方案中,大学录取采用总分,但好大学的有些专业录取则需要考虑选考科目和所得分数。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要求总分600分,中文180分以上,中文270分以上。这些要求都需要提前一年公开。录取线由大学设定,而不是由政府设定。但录取工作必须有政府按照公开透明的办法进行。录取不够的专业可以通过补录和降分的方式完成招生。
以上方案最大的好处是考虑了学生的素质知识(三门必考科目),又兼顾了学生到大学学习其所选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选考科目,根据要读的专业选择考试科目)。
以上方案的实施需要一个比较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一个大网站)。在目前信息技术十分普及,各项设施都很齐全的时代,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以上的方案包括录取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以上方案还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学生分流。1)按成绩自动分流:普通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职业教育方向,就读普通大学和职业教育学院。成绩比较好学生选择进入好学校。2)按专业分流:因为不同专业所需要考试的选考科目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上大学要上什么专业大类,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
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大课题。本人这里提出的方案,只是凭自己多年从事国际教育服务经验所思考的结果,肯定具有很多局限性。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