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②④
答案:D
22.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并向路人收取电费却遭遇多数人拒绝,张三因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只好拆掉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①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
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④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3.“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
答案:A
24.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
①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②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③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5.表2是某县政府在2002年和2007年召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
表2
时间
|
会议总数
|
会议主要内容及次数
|
2002年
|
20次
|
研究招商引资问题 14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次
研究提供就业信息和改善就业环境问题 2次
集体学习 2次
|
2007年
|
20次
|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 3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次
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础设置建设问题 2次
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 3次
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 6次
集体学习 4次
|
如果仅从会议内容和次数来判断该县政府的行为,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政府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 B.文化职能得到了显著增强
C.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 D.政府职能的种类明显增加
答案:C
26.《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这说明
①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②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③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④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27.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 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A
28.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答案:A
29.“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①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 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 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3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3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
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100)
|
食品支出%
|
交通通讯
支出%
|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
1985
|
268.9
|
57.79
|
1.8
|
3.9
|
1990
|
311.2
|
58.80
|
1.44
|
5.37
|
1995
|
383.6
|
58.62
|
2.58
|
7.81
|
2000
|
483.4
|
49.13
|
5.58
|
11.18
|
2005
|
624.5
|
45.48
|
9.59
|
11.58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1)根据表3,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参考答案: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2)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等。
(3)中国共产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关注“三农”问题,制定了农村改革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多项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加大农业投入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个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约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有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机驱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约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央这里打走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间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的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价值评价往往因人而异,人民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 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或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这个特点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依据,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并劝说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 表4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
2003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GDP
|
13.58万亿元
|
25.73万亿元
|
10.8%
|
财政收入
|
2.17万亿元
|
5.13万亿元
|
22.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72元
|
13786元
|
9.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622元
|
4140元
|
6.8%
|
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 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
①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③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⑥ 协调区域发展。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委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党“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村官”工作的实施对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村委会在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上采用民主决策听证等形式,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自治管理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某年,小杨所在村的镇政府计划为该村招商引资,镇政府通过小杨所在的村委会向村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情况,并请村民商议。村民会议投票表决,同意在本村引资建厂。几年后,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受村民欢迎,镇政府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3)有人认为,政府事事让村民决策,就能增强政府权威。你对此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了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等职能,所以政府不能事事让村民决策;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所以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应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政府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既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又要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权利,才能树立政府权威。
35.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二 表5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
相关税收政策
|
调整情况举例说明
|
提高部分商品
出口退税率
|
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提高到13%。
|
下调住房交易税
|
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率至1%。
|
增值税全面转型
|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13%调至17%。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说明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如何体现政府宗旨的。
(3)结合材料一,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① 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 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
③ 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
求;
④ 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①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② 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渐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社会。
(3)①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针
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
② 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
③ 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三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答案:
(1)① 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 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① 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② 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③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表6 西汉五口之家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
支出
|
赋
|
田租(上缴实物)
|
283
|
同上
|
人头税(上缴货币)
|
406
|
|
役
|
兵役和徭役
|
2300
|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
日常开支
|
食
|
4918
|
据战国比例推算
|
衣
|
2732
|
同上
|
祭祀等仪式
|
300
|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耕作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不成立。 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繁荣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38.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表7
组别
|
材料
|
结论
|
东汉组
|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
思想的主流。
|
宋代组
|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
晚清组
|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
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应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 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恒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反映佛、道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3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耶?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
(3)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有理。
(4)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4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变革,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观点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
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辛亥革命 ① 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 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41.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
答案要点:
(1)外邦人、妇女和奴隶等。
(2)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都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原因:① 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前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3)少数人的民主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
42.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8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1)读图8,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要点: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43.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见图9
图9 图10
资料二:图 10 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三:表 8 是图 9 中 A—B 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表8
自然环境
|
海拔高度(米)
|
1600
|
年降水量(mm)
|
350
|
≥10℃积温(℃)
|
2997
|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
5200
|
植被覆盖率
|
1900年
|
较高
|
2005年
|
显著降低
|
灌溉面积(公顷)
|
0.0
|
人均耕地(公顷)
|
1970年
|
0.57
|
2005年
|
0.23
|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
4185
|
土地产值(元/公顷)
|
5610
|
耕作方式变化
|
199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05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1)根据资料一,从 B 至 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
经济地带包括 。
(2)根据资料二,当年降水量小于 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 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
(3)根据资料三,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参考答案:
(1)纬(经)向和经(纬)向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2)较低(或弱,或不强) 300至450 增强
(3)半干旱 一年一熟。
(4)存在的问题: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
害对农业影响大;②垦殖过渡,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②治理水土流失;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④调整农业结构;⑤政府支持;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⑦控制放牧;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44.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多
元化差异。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学率指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依
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图 11 中 12 个国家的代码按四个一组分成三类: ;
; 。
图11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读图 12回答
问题。
图12
① 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 ,说明中国与
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 性。
② 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 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4)根据下列资料与图 13~14,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
和人文因素。
资料: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 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使用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的人口分别为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图13 1990-1995年世界不
同地区内战和冲突发生率 图14 1950-2000年间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地区降水变化
参考答案:
(1)德国: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
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日本: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②山地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③岛国,港湾条件优良;④人口、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2)6、7、9、10或(日本,挪威,新西兰,加拿大)。
2、5、11、12或(中国,巴西,印度,叙利亚)。
1、3、4、8或(尼日尔,马里,塞拉里昂、布基纳法索)
(3)① 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欧盟以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互补。(差异)
② 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4)a)自然要素:
① 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
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
b)人文因素方面:
①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③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④债务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4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图15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15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
(1)海岸、江河、铁路干线、边境
(2)①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③河川径流丰
富(水源充足);④濒临海洋。
(3)①(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②(乙
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③(丙城市)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46.根据材料和图1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图16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①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②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③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①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②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③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47.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
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9。
表9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
概念与特征
|
形成条件
|
辐射雾
|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
j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k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l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m 有充足的凝结核。
|
平流雾
|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
j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k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l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
m 大气稳定。
|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 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 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 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辐射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
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48.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
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资料一:见图17。
图17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 。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1)是固定的。
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 考试内容如有变动,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部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