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准确诠释,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之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众说纷纭,破除商品的拜物教,抛开新自由主义的迷雾,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来正本清源,不仅对于这个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更好进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个有共产主义信念,并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人们都来从各个角度说明真实的思想领会正是推动这个理论继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活的灵魂依然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 绿色安全的免费范文网 www.fanwencn.com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归结。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众多具体社会关系的总合,而各种社会关系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人类本身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之一,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又蕴含着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发展动因和发展目的的统一,使人在社会发展中成为了辩证的同一体。马列主义在百年前曾忧虑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对城乡、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在今天看来已成为了现实。科学发展观考虑到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现实影响,说明了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得到的辩证统一,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使二者真正成为发展的同一体,从而激发自然具有现实的灵性。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www.fanwencn.com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的执政纲领和政治共识是发展是硬道理,在此基础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大之后,发展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方法上注重统筹兼顾,在发展产生的矛盾表现中,适时抓住主要方面,同时全面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发展也是硬道理。这次党代会,中央在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础上,又提出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等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
发展的动态主体结构是个系统问题。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以及统筹兼顾的发展内容应该在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的分类中详尽阐明。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修饰性用语如果不与特定的社会形态或者是具体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说明哲学内涵,现实意义必定不大,人类社会在时间上应该不是断裂的。因此我们看到了和谐社会的表述,这为全面协调可持续找到了物质的依据。但和谐社会的理念决不会以形而上学的概念在语言的定义中产生,它的产生也必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论述。我国在传统文化中有和谐的内容,先前一位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也曾描绘了他的“和谐社会”蓝图,然而,中国现实的和谐社会思想会是什么样的体系?这不是喧嚣的“官房学”。它必将超越以往的一切,在自觉的群众文化运动中产生。它必将在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产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产生,在人民群众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勇气中,在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精神中产生。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等这些兼顾的内容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和应推行的政策中都已有了提及。在这些内容中,最主要、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方面我们应看作是城乡发展之间的统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已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更是在他的经济思想里做了不懈的探索,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道不正是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工程吗?其他的诸如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人与自然、中央地方、当前长远等统筹方面必将涉入或涵盖在这个主要方面里,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等统筹方面必将纳入到由于主要方面导致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范围内。统筹国际和国内,本质上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与低潮的关系,是国际资本发展与人民群众经济斗争的关系,是和平与斗争在人类社会运动中的混合方面。 范文中国 www.fanwencn.com
在统筹的手段中,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我们看到并运用了不少,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等等日臻成熟了。统筹城乡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产业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然而这些看来还远远不够;对外经济交往到是红红火火、花样翻新,但要抓紧了国内经济的外资准入政策、进出口贸易的财政杠杆作用,还用其它的瞻前顾后吗?解决复杂而又细致的各个环节,要靠具体的学科领域,要靠全面而自由的人,时代呼唤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社会需要像社会主义经济学等这样的思想内容创新呈现。用毛主席的话暂且结尾:“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因为只有斗争才有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有动态平衡,只有平衡才有和谐;人与地球自然生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这一切会由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成为同一体。
范文中国 www.fanwencn.com